改革天然气定价,透明是关键
天然气供给成为2009年底以来能源短缺的一个新问题。据说,石油公司的各大储气库目前已被严重超前且超量使用,有人担心现在的透支将影响明年春天用气高峰时天然气的调峰能力,如果今冬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寒潮,新一轮的“气荒”有可能会重新上演。
对于中国来说,天然气消费量面临长期持续大幅度增长。相较于石油和煤炭,可以说天然气刚开始发展,按照发展的经验,未来几十年是天然气的上升期。在国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和煤炭的比重大致相当,各占四分之一左右,但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多一点。无论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天然气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对于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理顺价格机制是关键的一环。
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发展历史与石油、煤炭基本相同,但由于天然气占能源结构比例小,以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进程相对慢得多。天然气出厂价的价格管理模式从最初的政府单一定价管理演变成最后的国家指导价,其间,大致经历了3种价格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单一的完全计划气价。这段时期,不仅天然气价格是由国家制定的,而且天然气产量也是依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同时,实行优惠低价政策以鼓励天然气的使用,天然气价格结构相当简单,最初只有天然气井口价格,1964年后才增加了管输费。
80年代中期以后摆脱了单一气价的管理模式。这中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开始实行天然气价格“双轨制”,将天然气价格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即实行商品量常数包干,包干基数以内仍执行国家计划价,超过包干基数的外供天然气则实行高价,但价格仍由国家制定。其次,国家定价与国家指导价并存,计划内气量仍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则主要针对1993年开始实行的企业自销天然气价格,就是国家规定一个中准价,允许企业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10%